老照片里的京山铁路老站牌

   京山铁路,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,因为山海关旧称“榆关”,所以也叫过京榆铁路。这段铁路的前身是1881年建成的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——唐胥铁路,后来1887年展修到芦台,1888年展修到天津,1894年唐山到山海关通车,1897年从天津又修到了北京的马家堡(永定门附近)。
   这条铁路是华北通向东北的要道,在继续修往奉天(今沈阳)时,它又成为“关内外铁路”的重要部分,约1901年前后它的起点就到了前门火车站(图一、图二)。作为一种西方先进技术的进入,它同时伴生了一些现代品,老照片便是一类。本期我将多年搜集到的部分京山铁路老站牌的老照片发出来,给大家欣赏一下。


 图一 北京车站(1902年)


图二  北京车站(时间同上接近)

图一、图二是当年北京车站的景象,里面的站牌横向是用韦氏拼音拼写的地名“PEKING”,竖向立柱上写的是汉字“北京车站”。图一的拍摄时间大概是1902年,应该是位于前门的火车站建成不久,图二的景物与图一相近,只是略有增加路灯等小的变化,拍摄时间距图一不会很远。这两张老照片中,图一是从一种双片的“立体照片”中截取的一张,图二则是一张老明信片。两张图片中都有外国军人的身影,也验证了照片拍摄于“庚子事变”之后不长的时间里。


图三  廊坊车站(时间同上接近)

    图三是廊坊车站,照片的图像不是很清楚,但是站房和停着的列车还是能分清的,它的站牌形式与前两张差不多,韦氏拼音的“LANGFANG”配以竖写的“廊坊车站”。照片上隐约可见站台、站房高于周围的土地,除了洋式的站房近旁并无其它大点的房子了,从图左侧看出去似有空旷的原野和树林。
    说起来廊坊这个地方很有意思,记得七十年代经常要路过这里,印象中其车站比照片上也大不了多少。九十年代初期在那里参加过一个会议,虽然有众多央企坐镇,城市的感觉仍然还像一个县城。后来得知,所谓“廊坊”当年只是一个小村子,可能是修筑铁路时按规定的距离需要在此设站,从此演绎了一段有趣的沿革故事,廊坊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,成为一个小镇;小镇的初步繁荣,当然也关乎铁路车站的缘故,吸引被水淹的县城(安次)迁移到此;进而由于天津和河北行政区划的变动,这里竟成了河北省天津地区(听起来别扭吧)行署所在地;廊坊也由镇而县级市再逐步晋为地级市,当年辖制它的安次县,竟变成了它的一个市辖区,就这样一个铁路末等小站成就了一座城市。


图四  朋友送的一张老照片的局部

    图四到图六是三张天津的火车站老照片,图四的站牌汉字写的是“天津”,和图五以及后面的这种局部照片一样,这都是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帮我寻找的,其大部分来自香港一位收集老明信片、老照片的大家,由于商业原因人家仅提供局部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    咱接着说图四,牌子的形式和前面相近,仔细端详还是有点区别,横排细瘦了一些,虽然竖排的汉字写着天津,但横排除了韦氏拼音的“TIENTSIN(天津)”外,后面还有一个单词“SETTLEMENT”,如果它是英文的话,大概是租界的意思,这就有了下面的故事。


图五  天津东站(1911年以后,是否与“天津总站”同时改名?)


图六  天津总站(1912年以后)

    图四标牌的“天津站”就是今天天津站的大概位置,1888年建成时叫“老龙头火车站”,庚子事变时义和团在此阻击进犯的八国联军军用列车,站房被八国联军的战火烧毁。战后重建,但车站的地界已经属于俄国租界了,我推测这个站牌就是这个时期的(1900年以后),大家注意那个路灯,其形式与北京站(图二)的何其相似乃尔。而图五站牌的形式与它基本相同,站名改为了“天津东站”,其实仍是同一个车站,只是把“TIENTSIN SETTLEMENT”改成“TIENTSIN EAST”,这应该是1911年以后的事了。大家若再仔细观看,虽说图四、图五都是局部,但还有些人物穿插其间,图四的人还都拖着辫子,图五的人虽然模糊,但也还分辨得清已没有辫子拖在身后了。
    图六这张老照片右下角写着“天津总站”,站牌上横排的韦氏拼音“TIENTSIN”后面缀以“CENTRAL”,拼起来就是竖排汉字“天津总站”的意思 。庚子事变之后的1903年,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,直隶总督府在保定,北洋通商大臣衙门设在天津,袁大人每月往来保定与天津都要乘坐火车。可是“天津站”作为洋人掌控之下的租借地,禁止一品顶戴袁大人带的仪仗马队携枪进入,更不许鸣放迎送礼炮,惹得袁大人非常不爽。盛怒之下,袁大人下令离开天津站向北另修了一座火车站,一并建成一条从北洋通商大臣衙门直达火车站的笔直大道,这才解了心头之气。起初,新修的车站叫“新开河火车站”,后来又叫过“天津城火车站”、“天津新站”等,1910年京(山)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在此联轨,1912年津浦路全线通车遂更名为“天津总站”,后来1938年天津总站又更名为“天津北站”至今。在北站的旁边建有一座“北宁公园”,其名源自于“北宁铁路”,而北宁铁路和京奉铁路的关系,那又是一段故事,待咱们有机会再讲。
 先补发两张天津火车站也就是当时的老龙头火车站,1900年庚子事变后被战火焚毁的老照片。


天津火车站庚子事变中被毁坏的情景


庚子事变后天津(老龙头)火车站废墟 


图七  塘沽站内的月台

    说完了天津站,再往东行就到塘沽了,图七、图八就是带站牌的塘沽火车站老照片,图七的站牌从整体形式上没有变化,但书写格式与其他老照片很不同。横写的部分变成了右书的汉字“塘沽”两字,并有左书的韦氏拼音“TANG KU”小字衬在下面;竖写的字符放大了看是好像是“X北车站XXXX(汉字数码)工区”的字样,应该是铁路的管理标记了。这张照片本是一张明信片,右上角有日文和英文文字,英文是“PLATFORM OF TANG KU STATION(塘沽车站的站台)”,日文是“北支的玄关塘沽驿栈内”,“北支”在日文中是指支那华北,支那则是日文对中国的蔑称。照片中的人物应是一位中国警察,画面比较恬静,不像图八那样的乱糟糟,猜测拍摄时间是不是在1930年代初期之前。


图八  塘沽车站

    图八的站牌又是一种形式,横写部分仍是韦氏拼音“TANGKU”,竖写部分比其它的宽了些许,但仍是“塘沽车站”四个汉字。画面充斥了大量的穿着“昭五式”军装的日本军人,他们手持步枪在一列火车前成四列纵队,似乎是刚下车集结完毕并要走出的瞬间。左侧一个人站在站台行李推车上,背对着画面,应该是一个记者正在拍照。从衣着看这是个冬季,但还不是很冷,所有的日本军人都戴着像驴笼头状的白口罩,我推测时间可能是在七七事变前后,很可能是七七事变前驻华北日军频繁调动时期。
    说完这些再说说“塘沽火车站”,当初唐胥铁路一路向西展修的时候,出于军事目的原准备是要修到大沽的,因为那里有京畿防卫重地大沽炮台。也可能是由于海河的阻挡,铁路虽然到了海河北岸与大沽隔河相望,但最终还是沿着海河边转了一个弯直接通向天津,塘沽站所处的位置就是那个拐点。京山铁路从北京出来一路向东南,到了塘沽突然拐了一个九十度转向东北,由于这种走向多走不少路途,所以许多年后北京通向东北的铁路又增修了“京秦线”,即从北京站一路向东过通县直奔秦皇岛、山海关,甩掉天津和塘沽那个大弯,使得通往东北的路途和时间缩短不少。我感觉一方面京山线减轻了运输压力,但另一方面沿线的城市多多少少还是失去了点儿繁荣。


图九  唐山车站


图十  一群外国人在唐山火车站留影

    图九、图十是唐山火车站的站牌老照片,说起来唐山是京山线的雏形唐胥铁路的起点,但唐山站的位置是后来选择的,真正唐胥铁路的起点是在开滦煤矿的一个井口。这两张老站牌的形式一致,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不差很远,从图十中外国人的衣着打扮看应在上世纪30年以前,我猜测图十是一群来自天津(或北京)去往北戴河海边疗养的游客,利用在唐山停车的时间留一张纪念照。
    图九的拍摄者在构图时,带出了半个挑子,从包装的箩筐看很可能是水果类产品,我一直研究不透的是图九画中的伞状物是什么?伞顶是路灯但伞的功用呢,遮荫挡雨由于中间的粗壮支撑物,也显得起不了什么作用啊。两张照片都有铁路天桥的身影,这是唐山人难以抹去的记忆,因为1976年的大地震,唐山几乎片瓦不存,这座天桥的矗立一直是有心人追寻旧影的寄托。若干年前京山线在唐山一带因压煤改线,这个老火车站也已废弃,但至今还有人带着相机到老天桥看看,追寻那逝去的一切。


图十一  永平府滦州车站

    京山铁路出唐山继续向东就到了永平府滦州车站(图十一),这个滦州自古属于永平府,但十九世纪末叶,随着它地下煤炭的工业开发,逐渐与唐山的开平联成“开滦”一词,某种意义上竟成了唐山的又一称谓。图十一也是一张明信片,站牌在图中共有两个,一个在图中间的站台上路灯位置的后面,另一个在图左那个站台一群等车人的上方,由于太小自然无法辨认站牌上的字迹,只是凭感觉和唐山的站牌差不多。
    这张明信片从标注的文字看还是日本的产物,下边的汉字写的是“支那永平府濠州停车场”,其中的“濠”字显然是“滦”的错字,因为旁边的英文里滦州的韦氏拼音“LANCHOW”证实了这一点,当然这个“LANCHOW”由于发音不标准,曾经让人把“滦州铁桥”搬到甘肃的误会,我在以前的博文《滦州铁桥》里说过。照片的画面中那群等车人的高处,嚣张地飘扬着日本国旗,证实它拍摄于1937年以后的日占时期。
    如今滦州早已改名滦县,而铁路“滦县”站名也已冠到另外一个地方,照片上的这个“滦州停车场”现更名为“滦县东”。从这里向东一公里左右,便是著名的“滦州铁桥”,火车从铁桥上跨过滦河再行不远就是“昌黎”,我们下次再讲。


顺便发一张“滦州铁桥”的老照片,这里的拼音又变成“LAN-SCHOU”


图十二  昌黎火车站

   京山铁路过滦河不远的一个稍大的火车站便是昌黎,图十二是昌黎车站站牌的老照片,站牌的样子和前面天津站的很相似,照样横排韦氏拼音“CHANGLI”,竖写“昌黎”但没有车站两字,图中间白色的房子是主站房,放大了看,在那房子的左侧旁边也还立有一个相同的站牌。图右的构筑物是一个水塔,塔顶储水罐下端伸出的水管叫“水鹤”,可以转动,是给那时的蒸汽机车补水用的。照片中铁路正线没有列车,只是支线上停着一辆敞篷货车,似有人影晃动也许在装货。同样图十二也是一张明信片,下方的日文写的是“清国昌黎停车场”,英文是“CHANG-LI STATION(昌黎车站)”,时间应是1911年以前的清末。


图十三  又一张昌黎火车站(站牌在图中央白房子右边)

    图十三是又一张昌黎火车站的老照片,照片的下方有手写的英文“CHANGLI RAILWAY STATION(昌黎火车站)”,这张照片的拍摄者站在主站台上,拍摄方向与图十二方向相反。图中心是主站房,放大了可见站牌在主站房的右侧旁边,与图十二相互印证。这张照片正好停了一列客车,站台上来往有旅客,我猜测没准拍摄者也是一位旅客,趁停车下来拍的照片。照片中一位旅客的后影似乎是拖着一条辫子,主站房和站牌的景物与图十二相仿,那就有可能时间也相仿。


图十四  朋友送的又一张老照片局部,北戴河车站站牌


图十五  一张模糊的北戴河车站老照

    图十四是上集说的朋友送的一张北戴河车站老照片的站牌局部,可惜我在网络找到的北戴河老照片却是十分模糊的一张(图十五),站牌在图左面,勉强能辨识出样式同前,横写韦氏拼音、竖写“XXX车站”的那种,看着站台上停着的火车头的模样,这该是清朝的留影了。
    说起北戴河火车站由于是旅游胜地,在高速公路发达之前,许多人都从那乘降过火车,但如果是我的同龄人,我猜也一定有许多人是从六十年代流行的小说《青春之歌》里知道的吧?作者杨沫在开篇就描写林道静为逃离封建家庭,只身一人来到北戴河谋生,其场景就是从火车站开始的。后来她由于生活苦闷直至想从礁石上跳入大海,竟也引得现实中一些女孩子效仿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。——有点跑题了,咱还说老照片,虽说友人送的老照片局部,不见北戴河火车站的庐山真面目,但至少证明还有清晰的北戴河车站老照片存在,所以我还会继续努力找寻这张老照片的。


图十六  汤河停车场

    早期的京山铁路(那时还叫津榆铁路)出滦州跨滦河,经昌黎、北戴河一路东行的又一个车站叫“汤河”(图十六),它就是今天叫秦皇岛的地方的经停站。大约在1901年,由于铁路距离港口和依港兴起的商贾店铺(即今天秦皇岛城区的雏形)较远,开滦矿务局出资修建了从汤河站通向港口的支线(也有说是八国联军修建到码头的铁路)。再后来渐渐的铁路改线走港口附近,便就有了“秦王岛(秦皇岛的旧称)车站”,最后这个“汤河站”和一段线路也被遗弃了。博中“夜深沉”、“大海一样”、“小雅”等战友当年出入营房都要穿过一条大土埂的豁口,那便是汤河车站伸出线路的遗留,想来他们都该有印象的。
    图十六是由两张明信片联起的一幅画面,站牌在图中(右幅明信片最左侧),放大了看其样式和书写方式与唐山站(图九、十)的很相像。明信片下方汉字“汤河停车场”一看就是日本人印刷的,外文的“THE STATIOF OF TAN-GHO”怀疑是英文“THE STATION OF TANG-HO”的印刷错误。


图十七  也是朋友送的老照片局部,秦王岛车站站牌


图十八  秦王岛车站

    图十七也是一张老照片局部,秦王岛车站的站牌,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张老照片的全幅图像(图十八)。秦王岛由秦始皇东巡到此而得名,之前只是一个小岛子,清末受永平府临榆县辖制,1898年清政府在此辟自开港口,开滦矿在这里修建码头,遂逐渐声名鹊起。由于历史记载的原因,其地名一直是秦王岛或秦皇岛混用,在当地的方言口语中,这两个名字的发音也很相近,所以直到1949年人民政权设立秦皇岛市方才“正名”。
    前面讲了,京山铁路(当年的津榆铁路)抛弃“汤河”站,改线设“秦王岛”站在干线与港口支线分岔之前,图十八拍摄的位置是在秦王岛站站线的北侧,图中有日本国旗飘扬,说明时在日占时期。后来我又找到了图十九,这是在秦王岛车站的正线上拍摄的一张老照片,延伸的铁轨就在拍摄者身后不远处分岔出一条支线进入港口,图左侧则是车站的货物列车编组场,它的轨道也是和港口相连的。从这张老照片的右侧看去,那个小站房和站牌便是图十八拍摄的景物位置,按照老照片的风格色调和景象分析,图十九应该是图十八之后的照片。


图十九  秦王岛站全景

    说起来图十九就是秦王岛(秦皇岛)车站的全貌,从其拍照时直到上世纪1980年代中期以前,其格局和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还说博中好友“夜深沉”、“小雅”,当年入伍或探家就都是从照片右侧的小站房那里上下车的;而“大海一样”老哥因为资历老,1973年随师部直属队进驻秦皇岛,则是乘着军列在照片左侧那个站台下的车,大海哥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,那是因为我就站在那个站台上喊着口号欢迎你们的。哈哈,该打住了,不能再说了,再说大海哥该讨我便宜让我叫叔叔了。
     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,这个秦皇岛火车站内一直没有过线天桥,而站外不远处到有一个供市民跨越铁路线的天桥,这也曾是秦皇岛市的一大特点。俗话说三十年河东、三十年河西,到了上世纪1980年代,因车站规模太小且没有扩展空间,秦皇岛火车站又迁回到原来“汤河”车站的线路走向上,只是由于“夜深沉”他们的北大营先占了位置,铁路只好撇个大弯,从他们门前撇到院后面建站去了。又一个三十年过去,去年我到图十九的老站看看,那百年前的老站房早已踪影全无了,而从原“汤河站”方向撇出的铁路线,绕过“北大营”转回奔向山海关方向的线路,可不是一条、两条那是若干条了,一色的电气化,并且还有高铁、专线掺杂在其中,如今的铁路可实在不是我这博客里的老照片所能同日而语的了。


图二十  山海关车站的站牌

图二十一 天桥上看山海关车站


图二十二  山海关车站一站台

    京山铁路离开秦皇岛站再过一个叫龙家营的小站,便到了它的终结山海关车站,图二十便是山海关站站牌的老照片,图二十一至二十五是能看到站牌的车站面貌的老照片。缘由山海关的名声,从网上找到的山海关车站的老照片还是不少的,但是从老照片的边款(图二十、二十二、二十三、二十四的“清国山海关停车场”,图二十一的“山海关驿”)能看出来,大多是日本人拍摄或印制的明信片。
    山海关作为扼守华北和东北的关口,早就被日本人垂涎,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,日本军队占据了原清军第四炮台,并修建营房盘踞山海关直到1945年8月。日本军队在山海关火车站强行派驻的守备队令旧中国颜面扫尽,九一八日本占领东北之后,紧接着在1932年年底和1933年初在山海关制造了“榆关事变”,当时日本军队就是利用铁路调运兵力和装备,同时以火车站为出发点攻击山海关城的。至于在山海关车站设立“满洲国”边境检查机关,那更是成了那个年代闯关东人的鬼门关。


图二十三  山海关车站二站台


图二十四  山海关车站明信片一


图二十五  山海关车站明信片二

    这六张老照片里的站牌,图二十至图二十三里的和前面北戴河、秦王岛的一样,横排为韦氏拼音“SHAN HAI KUAN”,竖排为繁体字“山海關”;而图二十四站牌的形式则略有改变(可惜字体看不清),和昌黎车站的样子有点接近,即竖杆在横杆上面还出一点头。关于站牌的形式从一般推理来说,应该是同一种形式为同一年代时间,图二十至二十三里面的人物衣着也与前面相近,某种意义证实了这一点,应该是日据时期。图二十的样式与图十二昌黎相近,与前面天津、唐山的相近,应该是时间更早的1930年代中期以前。
    这几张老照片除图二十一以外,全是朝着关外方向拍摄的,图中都有一座跨线天桥。山海关车站1894年建成直到1971年才大规模的改造,1983年建新站房、扩建出第3站台,之前这座跨线天桥一直在使用。2004年山海关站又东移新建站房,旅客过线方式改为地下通道,但天桥还在不在等有机会再去瞧瞧。   
    老照片里的京山铁路老站牌到此暂告一段落,谢谢大家!

附:1901年前后北京至天津火车站站名(加韦氏拼音)
北京(PEKING)-永定门(YUNG-TING-MEN)-马家堡(MACHIAPU 1897)-丰台(FENG-TAI)-黄村(HUANG-TSUN)-安定(ANTING)-万庄(WAN-CHUANG)-廊坊(LANG-FANG)-落垡(LAO-FA)-(豆)张庄(CHANG-CHUANG)-杨村(YANG-TSUN)-北仓(PEI-TSANG)-西沽(HSI-KU)-天津(TIENTSIN)  
 

附:1901年前后天津至滦州火车站站名(加韦氏拼音)
天津(TIENTSIN)-张贵庄(CHANG-KUEI-CHUANG)-军粮城(CHUN-LIANG-CHEN)-新河(HSIN-HO)-塘沽(TANG-KU)-北塘(PEI-TANG)-茶淀(CHATING)-汉沽(HAN-KU)-芦台(LU-TAI)-田庄(TIEN-CHUANG)-唐坊(TANG-FANG)-胥各庄(HSU-KU-CHUANG)-唐山(TANG-SHAN)-开平(KAI-PING)-洼里(WA-LI)-古冶(KU-YEH)-雷庄(LEI-CHUANG)-滦州(LAN-CHOW)

附:1901年前后滦州至山海关火车站站名(加韦氏拼音)
滦州(LAN-CHOW)-朱各庄(CHU-KO-CHUANG)-石门(SHI-MEN)-安山(AN-SHAN)-后封台(HOU-FENG-TAI)-昌黎(CHANG-LI)-张家庄(CHANG-CHIA-CHUANG)-留守营(LIU-SHOU-YING)-北戴河(PEI-DAI-HO)-南大寺(NAN-TA-SSU)-汤河(TANG-HO)-秦王(皇)岛(CHIN-WANG-TAO)-山海关(SHAN-HAI-KUA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