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3年故宫精品文物南迁老照片

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,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。2月5日夜,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。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,共13427箱又64包。其中,书画9000余幅,瓷器7000余件,铜器、铜镜、铜印2600余件,玉器无数,文献3773箱。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,明清两朝帝王实录、起居注,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。还有《四库全书》及各种善本、刻本,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《陀罗尼经》五代刻本,国内最古老的石刻“岐阳石鼓”。
南迁文物最早是从北平全部运至上海,到1936年8月南京朝天宫文物库房建成后才从上海转运至南京,但很快又在战火的威逼下疏散运至西南大后方。在15年的南迁时间里,这些文物行程上万里,穿越大半个中国,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,也几乎没有毁坏,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。


集聚在午门前预备南迁的故宫文物


成批的故宫精品文物用特制纸、棉花、稻草、木箱包裹


14年的文物南迁之路始于太和门广场。整齐的木箱、细致的封条、井然有序的队伍,无不昭示着中国人恪尽职守、保护国宝的精神。


准备南迁的故宫文物

瓷器装箱前集中情形


文物集中于库房准备装箱情形


文物在点查、提集及装箱时均有军警在场监盘以昭信天下


工作人员正在将挑选好的瓷器放在垫好的衬紙上面准备包装


工人正在将内阁大库未经整理的档案搬出,准备装箱


文物装箱前的准备工作


文物在点查、提集及装箱时均有军警在场监盘以昭信天下


文物装上汽车


运输历经千辛万苦


文物迁移途中


上海的故宫工作人员


四川峨眉存放文物的仓库

故宫部分同仁携家眷于重庆南温泉